沿江于一身
地處環渤海和東北亞中心地帶
是東北僅有的陸海兩層通道
更是“一帶一路”建造的重要節點

停靠在大連港集裝箱碼頭的“地中海斯韋娃”輪。趙健彤、大連為重要紐帶
一個海陸聯運、新華社遼寧分社
、橫跨亞歐的
物流網絡已開始構成
2024年,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從航母艦載機批量列裝
到高速重軌鋪遍大江南北
從“蛟龍”號下潛深海
到我國機器人冷艷全球
……
新年代的高質量展開
在這兒寫下鮮活注腳
遼寧
這片曾挺起共和國工業脊柱的土地
奇觀迭現、數字化浪潮
遼寧緊扣“數字遼寧 智造強省”戰略
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
:
推進數據和設備“上云”“上渠道”
展開“機器換人”“設備換芯”晉級
建造一批“無人車間”“黑燈工廠”
……
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入工業血脈
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
碰撞出耀眼火花

撫順新鋼鐵智造中心。疏通道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從重工業基地的轉型晉級
到文明構思工業的百家爭鳴
從科技立異的燎原之火
到百姓日子的一日千里

遼寧人用實干續寫光輝
用熱心擁抱未來
讓悠長文脈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讓工業硬實力與文明軟實力相輔相成
5
聚與變
:
全球視界下的年代邀約
當時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新和工業革新加快演進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能
成為推進工業晉級的重要引擎
遼寧搏濤逐浪、

初秋的遼沈大地
天高云淡、人的熱忱
更有擁抱革新的勇氣與底氣

沈陽渾河兩岸風景。(遼港集團供圖)
海上
港口千帆競發
巨輪靠泊、鏈接日韓、新華網遼寧頻道
作者:關溪涓
、軍需物品
從這兒送往前哨
援助三線建造時
遼寧輸送了大批人才與技能
為建成獨立完好的
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作出了前史性奉獻
“只需骨頭不散架
拼命也要建遼化”
20世紀70年代
遼寧建起我國首個大型化纖基地
國產“的確良”從此走進千家萬戶

遼陽石化廠區 。機械臂揮舞
機器人閃爍著燈火絡繹其間
涌動著新質出產力的洶涌動能

改造后的老廠房里
游人如織、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在這兒
你能體會老工業基地的轉型脈動
見證它的榮光與重生
這片土地上
既鐫刻著前史的厚重
也躍動著年代的脈息
既有頂天立地的豪放
也有細致入微的溫情
遼寧人達觀曠達、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在這兒
你能看到紅山女神的千年淺笑
領會萬里長城的高聳英姿
仰視沈陽故宮的莊重規制
品讀“關外三陵”的年月滄桑

游客在國際文明遺產地九門口水上長城景區旅游
。貫穿歐亞”的
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
為對外敞開和工業展開注入微弱動力
4
根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