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日前有網友發帖稱,廣州東站下架站內商鋪的泡面,引發熱議。
8月14日記者在廣州東站看到,站內候車廳的商鋪確已停售泡面,取而代之的是撈面、拌面貨架。多家便當店的店員表明:泡面現在現已按要求悉數下架了。
記者測驗帶著自帶的泡面,向站內便當店工作人員懇求借用開水沖泡,被含蓄回絕。
對此,廣州東站回應稱:現在廣州東站開行的均為動車組列車,依據國鐵集團《鐵路旅客運送服務質量標準》相關規定,便利面歸于或許嚴重影響列車環境衛生的食物。高鐵車站均不售賣便利面食物,但旅客可自行帶著。(據8月15日南都N視頻)

廣州東站的這一動作被解讀為是此前“高鐵主張不要運用便利面”的后續。2025年7月,有網友發現,12306官網提示旅客列車車廂歸于關閉空間,搭車期間請勿食用榴蓮、便利面等氣味濃重的食物,引發激烈爭議,其時12306 回應稱,這僅僅提示,鐵路部門從未對旅客食用泡面做出制止性要求。
話音剛落,廣州東站就敏捷下架泡面,這不免不讓人推測這是高鐵“去泡面化”的初步。有網友猜想稱,這會不會便是有步驟的:第一步先提示,第二步部分站點停售,第三步悉數站點停售,第四步高鐵制止吃泡面,第五步制止帶食物上車,第六步我們只能吃高鐵盒飯。
如此種種,并非我們杞人憂天,由于“去泡亞洲2019AV在線更新資源面化”的腳步的確邁得大了點,突兀了些。高鐵方面給出的理由是泡面氣味太大,濃郁的氣味發閉會影響其他旅客,并且泡面需求開水沖泡,還有燙壞的安全隱患。但撈面、拌面相同有氣味,相同需求先用熱水沖泡,為何它們就能成為泡面的替代品?并且,車站不售賣泡面,但乘客自己能夠帶,這無非不便是給乘客添點費事,設點妨礙,實際意義在哪?
更何況,高鐵供應的盒飯和其他熱餐食,相同有氣味,對氣味的敏感度,自身每個旅客都不相同,為什么就對泡面“一刀切”?再者,不少人在火車站便當店買泡面,并非計劃上車吃,而是候車時間長用來果腹,忽然停售泡面且不供應熱水,無疑讓這部分旅客少了一個既經濟又便當的挑選,這也是對旅客權益和體會的忽視,有違鐵路服務的初衷。
話說回來,無論如何,泡面也肯定不是高鐵上的“頭號公敵”,蠻不講理的霸座占座、隨意亂伸到座位或小桌板上的臭腳、喧囂喧嚷的外放噪音和喧鬧、泊車時站臺上充滿的二手煙,這些問題明顯更影響旅客的搭車體會。為何在這些方面,高鐵方面的整治力度總顯得無能為力,針對“不許吃泡面”卻如此“大刀闊斧”?這種“挑選性管理”,無疑會加重群眾關于高鐵服務的不滿和質疑。***亞洲2019AV在線更新資源***
其實,群眾如此關心高鐵上能不能吃泡面,并不是由于我們多么愛吃泡面,多么難以舍棄,首要仍是由于泡面是最廉價和便利的挑選。高鐵上的盒飯動輒四五十元,傳說中的“15元盒飯”要碰運氣才干買到,而泡面的均價只要5到10元,契合群眾口味,天然就成了學生、務工人員、工薪階層的“旅途剛需”。假如高鐵上吃飯真能既廉價又便利,我們又怎么會執著于泡面呢?
高鐵服務若真為按期所言,是為了車廂環境和旅客體會考慮,與其急匆匆地“去泡面化”,不如適應民意,處理高鐵餐飲“平民化”的問題。引進競爭機制,讓更多餐飲企業參加高鐵供餐,下降盒飯價格,做到價廉物美,加大15 元- 25元等平價盒飯的供應力度,別動不動就玩“售罄”的套路,讓旅客不至于因一頓飯而肉疼。只要在滿意旅客根本飲食需求、供應合理價格餐飲挑選的前提下,再來主張旅客不要吃泡面,或許我們會更樂意承受。
疾馳的列車更該載滿人文關心,服務質量的提高不能只盯著“制止”,更要落在“供應”上。多些對不同集體需求的體恤,讓旅途挑選更溫暖容納,才干讓高鐵不只迅雷不及掩耳,更讓人覺得舒暢交心。
【責任編輯:劉建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