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圣
一腳踏上西藏山南市洛扎縣的土地,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25屆畢業生王熙斌登時被眼前壯美宏闊的景致招引了——這兒坐落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境內有6座海拔6000米左右的山峰。他心里忍不住一陣激動:這,便是自己行將扎下根來、發揮身手的當地!
“報名來西藏做選調生,是想在最艱苦、最需求咱們的當地發光發熱。這兒平均海拔3800多米,又是一個邊境縣,我要為它的展開做些實實在在的事。”這位陜西小伙子話語里透著決心。
來西藏前,王熙斌專門把自己的決議告知了爺爺。爺爺年青時有過援藏閱歷,對其時的艱苦浮光掠影,他既為孫兒的志趣自豪,又不免有些憂慮:“你們這一代年青娃兒,吃不吃得下那種苦?”
“爺爺,您在線播放出差定心!當年西藏很多當地不通公路,您做戶外勘察,在懸崖峭壁上艱苦行進都堅持了下來。現在,西藏的交通、日子等早已大變樣,我一定會以您為典范,在那里干出個樣子來!”王熙斌告知爺爺,自己讀大學時簡直每個假日都會安排同學們去村莊展開實踐。他親眼看到脫貧給廣袤山鄉帶來的巨大變化,被底層干部們的實干精神所感動。這些閱歷讓他深信:最好的經歷來自底層的歷練,最大的獎勵是大眾的認可。
剛到洛扎,還沒從高原反響帶來的暈厥和乏力中徹底康復,王熙斌便開端走鄉串戶了解環境、了解狀況。幾天下來,他簡直在線播放出差走遍了縣城的街頭巷尾,和各行各業的人們深化攀談。他看到“小康村”屋舍儼然的藏式民居,看到老人們清晨在茶館品甜茶、黃昏在廣場跳鍋莊的幸福日子,也一次次被藏族同胞的憨厚仁慈、熱情好客感動……
“我接觸到了洛扎蓬勃展開的脈息!”王熙斌激動地說。他告知記者,現已為自己擬定了一個“五年規劃”:一年內霸占言語關,趕快與當地大眾無障礙溝通,便于作業展開;3年內嫻熟掌握業務,用亮眼的作業體現讓安排定心、讓大眾安心;5年內爭奪獨立自主,在村莊振興和固邊興邊中作出應有奉獻。
“洛扎給了我天高地闊的舞臺,我會為了它的明日竭盡全力!”王熙斌熱切地說。
《光明日報》(2025年08月10日 01版)
【糾錯】修改: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