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音訊:本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產生6.8級地震。3月,災后康復重建作業正式發動。經過100多天施工建造,第一批災后重建民房于近來竣工,并具有入住條件。8月15日,第一批2578戶受災大眾正式搬入新居。
8月15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森嘎村舉辦“定日6.8級地震災后重建民房第一批入住典禮”,包含定日、拉孜、薩迦等縣第一批2578戶12139人入住新居。重建房子按8度抗震設防規范建造,針對不同家庭人口規劃推出適配戶型,并配套太陽能、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到8月20日前,還將有1145戶8329人連續搬入新家。估計到10月底,一切受災大眾將搬入新居。
日喀則市定日縣森嘎村:地震后重建 廢墟里重生
森嘎村的重建作業在春天敞開,夏天老鄉們就現已入住新家。重建作業凝聚著建造者和老鄉們的汗水,也觸動著咱們的心。6月下旬,記者到重建現場采訪,正好趕上一座民房的封頂典禮。一同來看今日的《跨過60年:雪域新畫卷》。
這是126棟民房中最終一棟的封頂典禮,老鄉們帶著食物、飲料來到工地,向建造者們獻哈達。封頂后,新房還要進行壘墻、水香港三級明星電、內部裝飾等作業。建造者告知咱們,森嘎村重建的民房全體分為6種戶型,依據人數進行分配,最小的35平方米,最大的260平方米。盡管面積、造型各不相同,但它們有個共同點:依照八度抗震設防。
2025年頭的6.8級地震形成日喀則市定日、拉孜等五個縣的2萬多戶房子受損、6萬多名大眾受災。森嘎村的房子就損毀嚴峻,僅有1戶民居可經過修理持續入住,其他126戶需推倒重建。張玉林介紹,森嘎村的重建不只用料厚實,還統籌了扛凍土的功用,地基深度比傳統住所添加60%。建造者們還引入了一些新材料,比方村史館的天窗玻璃。
馮巍貽告知咱們,村史館的創意來源于藏族老鄉們的生活習慣。
新建成的村史館經過感光玻璃調理光線,省去了遮陽簾,也為老鄉們營建了一個環境更迷人的公共空間。馮巍貽還介紹,建造進程中項目充沛運用抹灰、整平緩貼磚機器人等專業設備來進步功率、確保工程質量。建造者們用心用情建出來的新房子得到了森嘎村老鄉們的認可。
帶著重建家園的熱心,森嘎村20—50歲符合要求的鄉民都參加到了新村莊的建造中,首要以修建小工為主,也有一些會參加機械類施工,一天的用工有三四十人。到8月10日,當地工人香港三級明星5900人次參加森嘎村重建項目。扎西便是其中之一。
扎西介紹說自己還組織了一個運磚的小團隊,他首要擔任在工地開水車。
能讓建造者們結壯干活不憂慮的除了工資收入,還有健康保證。森嘎村平均海拔約4200米,咱們在村子里采訪說幾句話就氣喘吁吁,更別進步強度的體力勞動了。為此,項目部專門裝備了醫務室、高壓氧艙,還有一輛急救車。
施工有經歷、建造有保證,原本這其實是這個團隊第2次在定日縣施工了,上一次是定日機場的建造。建造者告知咱們,定日機場不只飽嘗住了地震檢測,還立刻就投入了救援物資和人員的轉運作業。
8月中旬,森嘎村全體竣工交給,一棟棟簇新的房子、現代化的村史館和籃球場、足球場同時迎來了鄉民們。其他縣由于地震受損的民房也在連續交給,估計10月底悉數入住。災禍帶給人們傷痛,但新的期望也在重建進程中生長出來。
總臺央視記者 聶聰:依照規劃,這棵楊樹在森嘎村的重建進程中原本要被采伐,但它卻被建造者們移栽到了村史館前,現在現已從頭康復了活力,也成為森嘎村的新地標之一。這棵楊樹見證了森嘎村的曩昔和現在,也將持續見證著森嘎村的未來。
【責任編輯: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