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滬杭線運力日益飽滿,新線路既分流了原有的壓力,又帶動嘉興等沿線的經濟開展,營建新的城市增長極,加深長三角一體化
文|《財經》記者 王靜儀
上海到杭州,多了一條時速350公里的“滬杭高鐵二線”。
8月21日,國家開展和變革委員會官方網站發布音訊,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于近來正式獲批。線路長約223.8公里,總出資約670.97億元,均勻每公里出資3億元。
圖源:國家開展和變革委員會官方網站
現在上海和杭州之間有一條滬杭高鐵,45分鐘即可直連兩座超級都市;而新建的“滬杭高鐵二線”從杭州西站動身,經嘉興進入上海奉賢、金山,至上海東站,最快40分鐘可達,為兩地之間新增一座鐵路新通道。
為何要新建一條高鐵?從交通紐帶來看,繼杭州東之后再打造一個杭州西、繼上海虹橋之后再制作一個上海東,營建新的城市增長極;從線路的視點來看,現有的滬杭高鐵常常一票難求,新增二線既分流了原有客源的壓力,又帶動嘉興等沿線的經濟開展。
依照規劃,滬杭高鐵二線將在2025年開工建造,總工期48個月,2029年建成。正線長度197.4公里,其間浙江省境內143.2公里,全線橋梁長度188.2公里,橋梁比為95.3%。
“軌道上的長三角”正加快推動。2024年長三角鐵路固定資產出資總額超1400億元,創前史新高;在2025年里,鐵路建造出資繼續高位運轉,估計超1300億元,在建出資總規劃堅持8000億元以上。
飽滿的滬杭線
作為一條備受滬嘉杭三地市民等待的高鐵,“滬杭高鐵二線”有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姓名——滬乍杭高鐵。因為現有的滬杭高鐵運力日益飽滿,乘客出行求過于供,新高鐵一向為各方所等待。
上海和杭州作為長三角的兩座超大城市,2024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分別為53926.71億元和23560.1億元,常住人口為2489.43萬人和1262.4萬人,悉數位列全國前十名。
不管家住上海、去杭州的大企業作業,仍是在上海求職、落戶杭州,都是常見挑選,滬杭同城化趨勢凸顯,用時不到一小時的高鐵無疑是重要支撐。
滬杭高鐵時速為350公里,于2010年注冊,但跟著跨城商務、游覽、省親等出行需求繼續增長,這兒已成為我國最繁忙的高鐵線之一,乘客一票難求的狀況常常呈現。
《財經》查詢購票信息發現,盡管滬杭間的高鐵、動車班次每日超越100個,最快三分鐘就有一班車,但耗時短、時刻好的車次依然求過于供,連商務座和一等座也都銷售一空。
尤其是周五晚上這樣的兩地通勤高峰期,比方8月22日16時-20時之間,不管從上海到杭州,仍是杭州到上海的高鐵票已簡直悉數售罄,乘客只能挑選無座、多買一站、上車換座等辦法搭車。
“凡是好一點的車次,連無座都要靠搶,很頭疼。每周五從上海虹麻豆傳媒磁力橋到杭州東的D3323是我最喜歡的車次,18:59發車,下班之后正好去車站,55分鐘到杭州,只需59塊錢,可是這班車我簡直搶不到。其他的車次,要不時刻長,要不價格高。”家住杭州、作業日在上海上班的李先生告知《財經》,常常往復滬杭的乘客都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買票經。
滬杭之間本身的客流就現已很大,而另一方面,滬杭高鐵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滬昆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起到高鐵大動脈的效果,從上海前往江西、湖南、福建、貴州和云南等方向的高鐵列車都要在此經過,因而運力益發顯得綽綽有余。
作為比照,同在長三角,上海和南京之間有三條高鐵通道(京滬高鐵的滬 寧段、滬 寧城際鐵路和滬 寧沿江高鐵),干線、城際等定位區隔顯著;而滬杭之間長時刻只要一條直達高鐵,客流壓力亟待緩解。
因而,估計在2025年開工的滬杭高鐵二線,設上海東、嘉興南、杭州西等車站,分管客流、快速靈通效果凸顯,一起也是《中長時刻鐵路網規劃》《“十四五”鐵路開展規劃》《國家歸納立體交通網規劃大綱》中明晰規劃建造的項目,是國家立體交通走廊、路網滬昆、濱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造一個空鐵超級交通紐帶
滬杭高鐵二線2029年建成,沿途的杭州和嘉興市民坐高鐵去上海浦東機場趕飛機就更便利了。
坐落上海西邊的虹橋紐帶,是國內稀有的調集了高鐵站和飛機場的空鐵歸納紐帶;現在在上海東邊、東海之濱,以上海浦東機場和高鐵上海東站為中心,一個“東方紐帶”的雛形已日漸明晰。
行將開工的滬杭高鐵二線,正是打造東方紐帶的重要一環——從新建的臨平北站前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僅需約40分鐘,比較現在從杭州自駕或許“高鐵+地鐵”約3小時的耗時,節省了不少時刻,便利杭州和嘉興市民前往上海浦東機場。
不同于上海虹橋站是面向全國的鐵路中樞,上海東站側重于輻射長三角,以滬杭高鐵二線為代表,一張高鐵網絡正在遍及長三角的各個城市,繼而經過我國最繁忙的機場——上海浦東機場聯通國際。
上海市城市規劃規劃研究院浦東引領區分院副院長、《東方紐帶及周邊區域專項規劃》領銜規劃師張璐璐介紹,虹橋紐帶是典型的“大鐵路、小空港”,而東方紐帶則是“大空港、小鐵路”;從空鐵換乘規劃來看,虹橋紐帶小于1萬人次/日,而東方紐帶約為4萬人次/日,是虹橋紐帶的4倍,因而外向度更高,具有面向全球、輻射國際的效果。
依據規劃,上海東站未來將接入滬蘇通鐵路二期和滬乍杭鐵路,引進滬蘇湖高鐵、滬 寧沿江高鐵等多條線路,一小時出行圈越來越大,對長三角區域城市的輻射帶動才能凸顯。
當時上海東站正在建造中,方案于2027年7月具有注冊運營條件,建成后將成為銜接長三角與全球的國際級交通紐帶,到時上海將構成“西有虹橋紐帶、東有東方紐帶”的格式,也是推麻豆傳媒磁力動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支點。
新的空鐵交通紐帶,關于上海而言更是新的經濟新增長極。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解釋道,東方紐帶依托浦東國際機場、鐵路上海東站、商飛總裝基地、洋山特別歸納保稅區等敞開功用渠道和要點工業基地,打造國際級“臨空經濟+紐帶經濟”示范區。
“因而這兒將以高科技、大體量的‘硬核’工業和高水平敞開的紐帶功用,助力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提高開展,成為上海自貿試驗區高水平敞開、高質量開展的‘國際之窗’。”趙曉雷說。
2025年長三角鐵路建造估計超1300億元
作為全國高鐵網絡最興旺完善的區域之一,到2024年底,長三角鐵路經營路程打破1.5萬公里,其間高鐵經營路程超7700公里,占比初次過半,超越高鐵路程全球排名第二、第三的國家路程之和。
在2024年,長三角鐵路固定資產出資總額超1400億元,創前史新高。而在2025年里,以滬杭高鐵二線等項目為代表,我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介紹,長三角鐵路建造出資高位運轉,估計超1300億元,在建出資總規劃堅持8000億元以上,“軌道上的長三角”建造加快推動。
據介紹,2025年長三角的鐵路建造以推動在建項目為主,并有新項目開工,也有新線建成運營。首要項目包含:建成杭衢高鐵、鎮江東貨場等4個項目;開工六慶鐵路、水鄉游覽線城際鐵路等項目;穩步推動滬渝蓉沿江高鐵、淮宿蚌城際鐵路、寧淮城際鐵路、金建鐵路等32個在建項目;一起,還將推動溫福高鐵、滬乍杭高鐵等項目的前期作業。
下一階段,長三角鐵路將進一步著力補強通道“缺失段”,疏通路網“微循環”,構建以鐵路為主干的區域歸納交通運送系統,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開展供給強有力的運送支撐保證。
值得留心的是,除了滬杭高鐵二線,在新近發布的《杭州市疆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揭露稿中,明晰說到將“預控上海方向超高速鐵路建造空間”。
超高速鐵路為外界留下了充沛的幻想空間,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盡管現在仍處于研制前期階段,假如實踐落地,進一步縮短杭州至上海的游覽時刻至15分鐘。
這背面是長三角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在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的前提下,內部的工業分工格式進一步完善,制造業協同開展獲得重要發展,立異要素加快流轉,經濟實力不斷提高。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現,跟著區域內鐵路路網密度的省際差異比較2018年底顯著縮小,長三角區域協調開展穩步推動,2023年區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2.86萬元,省際距離由2018年的2.60:1縮小至2.4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際距離由2018年的2.68:1縮小至2.43:1,四地城鄉居民收入比繼續縮小,上海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8年的2.24:1縮小至2023年2.08:1,江蘇由2.26:1縮小至2.07:1,浙江由2.04:1縮小至1.86:1,安徽由2.46:1縮小至2.24:1。
長三角三省一市以僅占全國1/26的疆土面積和1/6的人口,發明了全國24.4%的經濟總量、近1/4的區域生產總值和近四成的進出口總額。在鐵路建造出資繼續高位運轉的布景下,長三角正在益發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