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蔣敏華 印夢怡 黃磊/文 駱穎馨/制圖

杭州今年最后一次宅地出讓已于11月29日結束,受市場大環境影響,全年的宅地供應量較去年降幅超過30%。宅地供應量的減少,會影響明年的新房供應量么?杭州商品住宅庫存(包含顯性和隱性)有多少,可以賣多久?

錢報美好生活研究院對于庫存量進行了一次詳細的統計。截至11月底,杭州待入市的商品住宅總建筑面積約1585萬㎡(不包含共有產權房),按今年住宅套均成交面積125.6㎡來計算,相當于商品住宅的隱性庫存約12.6萬套。再加上目前十區已領出預售證但尚未售出的房源量約4.3萬套,即顯性庫存,當前杭州商品住宅總庫存量約16.9萬套。

由于今年新房銷售速度總體上放慢,前11個月杭州商品住宅月均成交7230套,整體去化周期出現了拉長的趨勢,約23.4個月。但事實上,各個城區以及各大板塊之間的供需關系大相徑庭,有的板塊長期處于“零庫存”狀態,而有的板塊若成交量不改變,則去化周期長達數年。

約16.9萬套的庫存

主城四區占比僅20%

23.4個月的去化周期,光看這個數字,似乎杭州的庫存壓力很大。住建部曾發文要求,去化周期超過36個月的城市應停止供地,18~36個月的應減少供地,6~12個月的應增加土地供應,不到6個月的應顯著增加土地供應。按照這個標準,杭州應列入18~36個月這一檔,屬于庫存壓力較大。

不過,我們應動態看待杭州的去化周期。今年全國樓市處于低迷期,杭州亦未能獨善其身,成交量相比去年大幅回落。去年杭州商品住宅月均成交13287套,若以此計算,16.9萬套住宅的去化周期約12.7個月,也就1年光景。

當然,盡管種種利好政策已出臺,明年杭州樓市要一下子回到去年上半年的熱度似乎不大可能,但接近2020年的水平還是可期的。2020年杭州商品住宅月均成交9278套,以此計算,那么當下庫存的去化周期約18.2個月,在合理區間。

此外,各個城區的庫存量極不均衡。上城、拱墅、西湖、濱江4個主城區,商品住宅庫存總量僅33800套,約占十區總量的20%。而蕭山區商品住宅總量位居十區之首,達31286套,接近4個主城區的總和,占比18.5%。

濱江區庫存量最低,僅2956套,占比1.75%。濱江區的顯性庫存僅457套,按濱江區的月均成交套數321套計算,去化周期1.4個月,隱性庫存的去化周期也僅7.8個月。

上城區同樣如此,以其月均747套的成交套數計算,顯性庫存去化周期僅1.8個月,隱性庫存的去化周期也僅6.6個月,供需關系較為緊張。

從當前數據看,西湖區整體去化周期長達38.4個月,令人大跌眼鏡。主要原因是今年西湖區住宅供應量極小,成交量也因此處于低位,而今年9月15日出讓的之江未來社區地塊潛在住宅供應量預計有四五千套之巨,導致潛在庫存猛漲,一下子拉長了去化周期。但事實上,隨著供應量的增加,西湖區的月均成交套數也將明顯增加,因而其實際的去化周期將大大縮短。

熱門改善板塊一房難求

成交套均面積大了10㎡

除了城區之間的巨大差異,板塊分化也非常大。在一些熱度高的改善板塊,市場依然處于“饑渴”狀態。

比如奧體、申花、未來科技城、錢江新城二期、望江新城、之江等改善客群較為集中且價格倒掛紅利仍存的板塊,大多數樓盤一入市就售罄。今年以來,這些板塊的供應量和成交量幾乎齊頭并進,入市多少就賣掉多少,幾乎處于“零庫存”狀態。

最新搖號的申花TOD紅盤杭曜置地中心,主力戶型面積118㎡~180㎡,精裝限價46200元/㎡,284套房源有2838組入圍搖號,中簽率10.01%,險些觸發社保排名。望江新城的新世界江明月朗園,前幾天最后一批房源入市,精裝限價69800元/㎡,主力戶型面積116㎡~224㎡,329套房源入圍搖號3023組,綜合中簽率10.88%,有房家庭還須188個月社保。

其實從今年成交戶型面積來看,也可看出主城區熱門區域的成交房源占比在提高。去年由于非主城區樓盤去化量較大,剛需戶型占比較大,套均面積為115㎡,與2019年和2020年基本持平。今年隨著市場行情變化,剛需板塊成交占比回落,成交戶型套均面積猛然提高至125.6㎡。

在各大城區中,余杭、蕭山兩區頗為特殊,熱門板塊和冷門板塊并存,并直接催生了“一區兩策”,即同一城區的不同街道分別執行不同的購房政策。如蕭山的錢江世紀城和市北板塊一房難求,但更多的板塊卻行情冷清,因而放寬了限購。

其他非主城區的板塊,目前去化較為緩慢。如臨平、富陽、臨安,若按今年的月均成交量計算,均要數年時間才能消化完,是徹徹底底的買方市場。好在今年以來不斷放松了購房政策,加之市場環境總體趨好,去化速度有望逐漸回升。同時部分城區也在動態調整土地供應節奏,比如臨安已有半年未出讓一宗土地,也有助于改善供需關系。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