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清朝也走到了歷史的盡頭,廣大女性獲得了自己的權利,而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權利是改變命運的起點。

第一代校服

從1910年到現在的新世紀,校服經歷了很多變化,校服的每一次變化也對應著當時的社會改革,反映著當時的社會風氣。

首先,我們來看看上世紀10年代北京培華女子中學的校服,在舊中國,女性上學是非常罕見的,女性校服的出現是當時社會進步的標志之一。女子學校拋棄了清朝的傳統服裝,采用了新衣服。不得不說,歷史的車輪永遠在前進。

從1910年到1920年,大多數女校都是這樣的制服。

第二代校服

時間來到1920年,當時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提前了,校服的變化也適應了新文化運動。

我們來看看20世紀20年代的校服,五四禮服,也叫五四新衣。這種校服在當今高校的畢業照片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是民國時期最有特色的女校服。

五四文化運動就是要打破封建傳統文化,要求婦女不能佩戴飾物,校服上半部分要穿藍色斜扣短袖襯衫,下半部分要穿純黑裙子。

在20世紀20年代的許多學生文化運動中,這種校服出現在街頭、街頭演講、傳單、海報、示威游行等等。

而我們河南大學也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場館之一。男同學的中山裝,女同學的五四文明新裝,看起來婀娜多姿,不失新時代女性本色。

第三代校服

歷史的車輪繼續前進。20世紀30年代,展現女性身材的旗袍禮服登上歷史舞臺。

1929年,民國政府確定旗袍為國服,在政治家和高級貴婦的帶領下,穿上了新式改良的旗袍。

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使用改良后的旗袍作為女生的校服。即使在社會層面,旗袍也是女性的日常服飾之一??箲鹎?,旗袍是中國主流的、完全占主導地位的服裝。

第四代校服

四十年代,隨著抗日戰爭和內戰的繼續,校服的款式也呈現出更多的樣式。

旗袍雖然優雅,能展現女性的身材,但不利于活動,于是在40年代,誕生了越來越多寬松的校服。

看40年代清華女排的服裝。

第五代校服

新中國成立了,新中國面貌煥然一新。50年第一次全國兒童工作會議上,決定佩戴紅領巾作為少先隊的標志,于是當時的小學生也開始佩戴紅領巾,但是校服的樣式并沒有確定。

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被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

第六代校服

上世紀60年代,綠色軍裝成為那個時代學生的特征之一。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一套綠色軍裝穿,走路的時候會精神抖擻。

整個國家都是綠色的,無論男女學生,舊軍裝是那個時代學生的主要特征。

如果有戰斗,把磚頭放在軍用背包里,把菜刀…每個人都有一本毛語錄。

第七代校服

70年代上山下鄉,廣大熱情的青年響應毛號召,下鄉和貧農、中農一起學習。白襯衫和藍褲子是知識青年的標準。

當然后期真的去了地方,穿的都有了,吃的也成了理想。

第八代校服

1977年恢復高考后,學校教學秩序逐步恢復。為了經濟發展,國家實行改革開放,80年代海軍服成為特色校服之一。

當然,這種校服出現在大城市,農村學生條件相對簡單。改良后的海戰服象征著干凈和純潔。

第九代校服

第九代校服風靡全國,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都很常見。

這種校服胖胖的,不分男女款式,全國各地顏色都差不多。當你入學時,你需要穿這種校服。不管你家是窮是富,校服面前人人平等。

作者是90年代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初中的時候,校服是藍白色的。

第十代校服

時間到了新千年,由于經濟條件的增強,校服也在90年代出現了改良版。

衣服的面料和設計提升了運動風格。2002年,深圳統一了校服的樣式和顏色,這是最大的好處,杜絕了學生之間比衣服的行為。

即使是現在,深圳的夏季校服也沒有太大變化。

第11代校服

校服要換,不要寬松,耐穿,還要好看,漂亮,穿起來舒服。

新一代校服的出現,讓學生看起來更加陽光自信。從校服的設計來看,這也是一個關于校服的全新時代的到來。

之后的校服也是按照美觀大方舒適的要求為學生定制的。

2020年以后,女兒的校服。

你覺得哪一代校服最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