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服裝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學校共青團”(ID:tzyxxb)、“今日惠院”(ID:HuiZhouUniversity)、“三個設計師”(ID:the3design)、微博@西部決策、@新華網
在秋天相遇,在夏天告別
六月,仲夏又至
畢業季來臨
這一天,穿上學位服
和親愛的同學們
在校園里各個熟悉的角落
定格青春的記憶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時刻
有很多高校結合本校特色
設計了學位服
下面和團團一起來看看
那些與眾不同的學士服吧!
那些“獨具匠心”的學位服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學位服
以垂布上的牡丹花圖案
和袖口上的長城圖案等細節
來彰顯中國特色
清華原版的學位服
同樣采用了這種款式
垂布飾邊繡上了清華的
兩種“?;ā薄锨G花和丁香花
花朵淡雅、花團簇擁
輔以有著絲綢質感的織錦材質
花團錦簇的景象寓意著
清華人團結向上的精神
和學校欣欣向榮的發展事業
徽章也是一套“濃縮的學位服”
提取了清華大學學位服色彩體系中
有象征意義的顏色
精煉成可以清晰反映
佩戴者學科、學位類型的徽標
中國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學士服色彩靈感來自
中國傳統服飾的“五方正色”
獨具匠心地加入了
很多中國元素和學校特色
黑者,如水無拘,學者生涯;
麻者,天然扎實,素香雋遠;
長穗,在懷呵護,負背擔當;
主要體現在披肩局部的色
彩與配飾的絲穗顏色上
本科生學士服
黑色搭配“如木在林”的竹綠色
碩士學士服
黑色搭配玄青色披肩、穗結
有著“如水在淵”的含義
襟懷是七扣
增研究生三歲
博士學士服、導師服
博士服是朱砂色
襟懷十扣又增博士三歲
導師服是土黃色
代表著厚德載物
既好看又有內涵
美術學院
美術學院采用了
“方形”剪裁象征著品行方正
學位服由長袍、學位帽
流蘇、垂帶四個部分組成
本科生學位服
以灰綠色為主搭配黃綠色
青春活力素雅親和
碩士學位服
以灰紫色為主搭配橙色點綴
靜謐典雅帶有點玩味活力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傳媒大學的學位服上
由稻穗圖形和浙傳縮寫
設計的火漆徽章
是每一個浙傳學子
“學業有成”的“印鑒”
而飄帶的設計
結合了浙傳的?;?/p>
在色彩上運用了
金色和“浙傳紅”
學位服的袖子
則使用了稻穗發芽的元素
象征著一株藝術之稻
扎根在傳媒的沃土
邊沿使用金色出芽工藝細節
象征著禾苗抽穗開花,灌漿滿香
威海職業學院
威海職業學院的學位服
以“金藍領”為主題
外觀廓形采用
中國傳統正式典禮場合
和西方畢業禮服常用的袍服的款式
領子部分設計采用
獨具中國傳統服飾特色的
“交領”結構
外套披領的設計形式
與傳統服飾“云肩”遙相呼應
傳統萬字紋變形設計
形似“工”字
蘊含工匠之意
惠州學院
學位服主體為黑色
輔以惠院專用色"豐湖青"
學士服左胸前采用刺繡的方式
繡入惠州學院的?;?/p>
?;赵⒁鈱W院學子德才兼備
學位服的鑲邊
也是同樣采用豐湖青學校專用色彩
扣子采用中國傳統如意扣
寓意學有所成、萬事如意
在莊重大方的同時
透出活潑和飄逸之感
回顧我國學位服史
中國近代的方帽長袍學位服
完全是舶來品
我國現行學位服
自 20 世紀初葉
由西方傳教士引進
至今歷經近百年的發展
逐漸形成現今的
“連衣長袍式”學位服
到了新中國成立
因為沒有建立實行學位制
中國長期沒有自己的學位服
中山大學82級畢業生 圖片來源自網絡
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新中國開始確立學位制度
配套的學位服問題
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直至1994年
國務院正式統一規范學位服
其制沿用至今
雖然是我國規定的學位服樣式
其藍本卻依舊是西方的學位服
1994年5月10日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
發布了關于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
國務院學位辦制定:
學位服分為:
校長(導師)服、博士服
碩士服、學士服四種
每套學位服由
學位帽、流蘇、學位袍
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1994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審定通過
并下發
《關于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
稱這種學位服
“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
將之作為統一規范的學位服
向全國學位授予單位推薦使用
文化是國家精神的一個體現
衣冠具有最鮮明的
文化象征意義
《國語》云:
“服者,心之文也“
穿著何種服裝,就體現何種心境
因衣冠具有民族文化身份識別功能
可促進文化認同
所以唐代孔穎達有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的說法
茲事體大
古今中外的重大國際外交場合
各國俱高度重視如何著裝
越是在全球化的狀態下
越是需要民族身份認同
身份辨異
而服裝是人的第二張皮膚
人類服裝系統
介于自然系統與人文系統之間
通過服裝系統
來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認知
以及自身身份的認同和自信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黨的十以來,以堅定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引領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之路。
“評價一個制度、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對待歷史、文化的態度?!蔽幕挠∮?,浸潤在他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 “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彼屩腥A文化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
“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他目光深邃,思慮深遠?!?/p>
仰望華夏文明的歷史天空,淬煉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以無比堅定的文化自信,帶領中華民族闊步行進在復興之路上。
仰望華夏文明的歷史天空
淬煉中華文化
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以無比堅定的文化自信
讓中華文化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
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